有荷蘭

職涯-Coffee Chat 怎麼問才有效?

來荷蘭工作與生活一段時間了,過程中也參加了不少 Coffee Chat,有時是我主動邀約,有時則是被邀請。在這些交流中,我發現有3個在 Coffee Chat 常見但容易被忽略的細節,希望對也在國外求職的你有幫助。

1. 避免空泛式提問:

最常聽到的問題之一是:「你覺得我的履歷還有哪裡可以改進?」

這種問法其實蠻可惜的。它太開放、太廣泛了,導致對方反而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回應。試想,如果你是被問的那一方,面對一份不熟悉的履歷,要給出具體建議,得先花時間去讀、去想、去組織語言。結果通常就是一句:「我覺得還不錯啊。」回復對方。

與其空泛地問「履歷怎麼樣」,不如先說明你自己的觀察與疑惑,例如:「我發現我在 CV 裡用了很多行業術語,會不會讓非這個領域的人看不懂?」這樣對方才能針對你的具體問題給出有價值的回饋。畢竟要約到專業的人士Coffee Chat  機會已經難得了,要在限定時間內最大化效益。

2. 深度比廣度重要:

有遇過非常認真的同學,在 Coffee Chat 前做足了功課,準備一整串問題清單。但提醒大家,Coffee Chat 多半只有30分鐘,時間真的很短。

30分鐘扣掉前後各5分鐘打招呼與收尾,中間真正能深入交流的時間頂多20分鐘。如果你列了10題想問,基本上就是廣度取代了深度,容易變成走馬看花的對話。

對我來說每個問題的展開比較重要,有展開才會有insight。建議每次聊 2~3 個有深度的問題,每個問題都好好展開,針對對方的經歷、回答進一步追問。這樣的互動方式,不只能讓對方覺得你是有備而來,也更容易挖掘出對你真正有價值的資訊。你當然可以有一份問題清單,但記得把不同問題分配給不同的 Coffee Chat 對象。

3. 薪資區間是可以談的:

這點很現實,但也很重要。畢竟我們工作是要糊口的,不是單靠熱情在撐。

當然,不是要你直接問對方「你薪水多少」,而是應該想辦法了解你目標職位的市場行情。像我之前同時在看 supply chain 和 finance 的職缺,後來發現整體來說,supply chain 的薪資通常會比 finance 少個10~20%。這樣的資訊會直接影響你怎麼選擇與規劃接下來的求職策略。

除了從 Coffee Chat 打聽,也可以搭配 Glassdoor、LinkedIn、AI 工具 (像我也常問 ChatGPT) 來交叉比對。了解薪資區間不是勢利,而是幫自己做資訊更對等的判斷。

Threads
FB社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