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荷蘭

職涯-在荷蘭如何談薪水

荷蘭求職,很多學員在拿到 offer,然後急忙問我:「要怎麼談薪水才能拉高一點?」

這時我通常會請他們換個角度思考:假如你是人資,看到一份履歷,發現這個人畢業已經一段時間,簽證快過期,現在又是求職市場的淡季,你會給他市場平均以上的薪水嗎?如果我是人資,能不砍價就已經算客氣了。

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一個重點:
等到拿到 offer 才想談薪水,真的太晚了。

談薪水其實早在你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就已經悄悄展開了。正如《孫子兵法》所說:「勝兵先勝而後求戰,敗兵先戰而後求勝。」意思是,真正打勝仗的軍隊,是在戰前就確立了勝利的條件;而會輸的軍隊,則是倉促應戰,希望在混戰中僥倖取勝。

大多數人求職時,都抱著「先拿到 offer 再說」的心態,結果就是用盡所有資源,最後只能無奈接受眼前的條件。那麼,要怎麼做才能打贏薪水談判這場仗?

我建議從三個面向開始準備:

1. 產業與職位的選擇

每個職位都有一個固定的薪資區間。

如果你心中期待的薪水遠高於這個區間的上限,我不會潑你冷水,但只能默默祝福你。

舉我自己的例子:當初在 supply chain 和 finance 之間猶豫時,仔細研究後才發現,荷蘭 supply chain 的薪水硬生生比 finance 低了 10–15%。即使在 finance 裡,不同的職位之間,相同年資也會有 10–20% 的薪資落差。

選擇比努力重要。挑選一個你能接受薪資範圍的職位,才不會一開始就注定在談判桌上失敗。這些薪資資訊在荷蘭非常透明,像 Glassdoor、LinkedIn、Indeed 等網站都查得到。

2. 時間規劃

你給自己多少時間找工作?

假設你了解某個職位的薪資範圍,而你手上拿到的 offer 是中間值;此時如果你還有一整年可以慢慢找下一個機會,你自然會更有底氣去跟公司談更好的條件。

即使這次談判失敗,你也知道自己還有時間,還有機會。

相反地,如果簽證只剩兩個月,市場又淡季,那麼就只能降低期待,先拿到 offer 再說了。

3. 競爭環境

最後,加上一個常被忽略的因素:市場競爭狀態。

公司找人都是相對值,今天你的絕對值是70分,結果你的競爭者都跟你差不多,你要談薪水難度就高,但如果你的競爭者絕對值都是60分,那就有空間可談了。不過我也沒有其他競爭者的資料,怎麼知道我的相對值如何?這時候只能以次一點的資訊 – 求職周期的波動來思考。

荷蘭的求職市場有明顯的季節波動:
春季、秋季是招聘旺季,職缺多,競爭者少(相對容易談條件)。
夏季、年底是淡季,職缺少,競爭者多(談判難度增加)。

知道自己身處什麼樣的市場,才能設下正確的期待。

談薪水,不是等拿到 offer 才開始,而是從選職位、規劃時間、了解市場這三件事開始布局。
最後用《孫子兵法》再總結一次這個道理:

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;不知彼而知己,一勝一負;不知彼不知己,每戰必殆。

了解自己,了解市場,談薪水才能真正掌握主導權。

Threads
FB社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