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續上次的升等任務最近又發生了一點變化。就在老闆剛交代我要負責報告的任務不久後,CEO決定調整報告頻率從每月一次改為每季一次。我為此還特別安排一個會議跟老闆討論該如何處理,老闆覺得每季才報一次進度,間隔實在太長,容易錯過一些的警訊或亮點。因此,老闆說每個月還是會出一份小報告給部門內部參考,而每季則製作大報告給CEO看。
這樣的安排讓我想到書中提到Exploratory和Explanatory的概念,我自己定調每月小報告會以Exploratory出發,理解狀況、發現趨勢或異常;每季大報告會以Explanatory出發,針對CEO關心的問題給出清楚的結論和故事線。
Anyway~回到書的本身,這本Let’s Practice!給我最有感的兩點收穫:
1. 思考更多的呈現可能性: 作者會針對同一組數據,用不同的圖表來呈現,並說明她為什麼這樣設計,每種圖表的優劣勢在哪裡。讓我開始思考哪些圖適合用在探索階段(Exploratory),哪些圖又更適合講故事(Explanatory)。
2. 圖表與文字的搭配: 大家應該有遇到圖文相隔太遠,然後在看投影片的時候要來回比對,非常吃腦力,所以該怎麼樣呈現圖文搭配,讓閱讀摩擦可以降到最低是非常值得投資的,表達有效性是一個很難的可貴的技能。
總得來說,這次Let’s Practice雖然有很多應用實例,更可以將本書的方法應用到日常報告上,但內容包含太過廣泛,距離實務還有一大段,目前看起來這兩本書非常適合初入Data Visualization的人,但對我來說就一般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