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荷蘭找工作,coffee chat幾乎是必經之路。許多人在進行coffee chat時會覺得卡關,因為問題問來問去好像都差不多,收穫有限。但其實,coffee chat不應該從頭到尾都圍繞在同一套問題,而是隨著求職階段的不同,目標與內容也會有所調整。
以下我以MBA學程為例,分享我認為的荷蘭求職coffee chat四階段。
1. 了解自己喜歡不喜歡 (MBA學程中前期)
在MBA的中前期,重點是探索自我,確認心中對職涯的想像是否符合現實。舉例來說,你可能對某個產業非常感興趣,腦中對日常工作充滿想像,但這些想像可能只是表面印象。這個階段的coffee chat就是要幫助你驗證假設:
• 這個產業的實際工作內容是否如你所想?
• 除了光鮮亮麗的一面,還有什麼辛苦的部分?
• 你能接受這些挑戰嗎?
這樣能幫助自己避免誤判,把時間投資在真正適合的方向上。
2. 了解自己有沒有機會 (MBA中後期)
當你大致確定目標產業或職能後,下一步就是評估自己有沒有機會。這個階段要開始用自己的CV與故事去測試:
• 我的技能與背景能不能對應上業界需求?
• 我的CV方向是否合理?
• 有沒有需要調整的主軸?
這裡的coffee chat不只是單純聊天,而是帶著初步的CV,請業內人士給回饋,看看自己的定位是否正確。
3. 確認自己的履歷符合業界要求 (MBA後期,開始大量投遞履歷)
進入投遞階段後,CV就必須打磨到可以直接上戰場。這時候的coffee chat主要是針對細節調整:
• 每個bullet point的描述是否到位?
• CV整體的配重是否合理?
• 哪些重點需要被移到更前面?
這個時期的coffee chat,就像是一場履歷的實戰模擬測試,幫助你確認CV能否站在業界標準的高度。
4. 了解產業生態與日常 (MBA後期,開始大量面試前)
在這個時期,面試轉換率應該已經大於20:1了,這個階段coffee chat的功能又會轉變。此時的目標是更深入理解產業日常,並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故事中。例如你要面試策略職位,履歷中提到五力分析、SWOT分析或BCG矩陣。然後也順利進入到面試,面試的時候面試官一定會再追問你細節,所以此時coffee chat的主軸就會是:
• 業內平常怎麼收集資料?
• SWOT分析實際怎麼做?
• 分析後如何呈現?
• 又是如何影響決策者?
只有真正理解日常工作邏輯,才能把自己的故事與業界現實結合,面試時自然更能舉一反三。
在求職的路上,coffee chat絕對不是”聊一聊”而已。它是一個隨著階段變化的工具,根據不同階段有策略地利用coffee chat,才會真正發揮它的價值,讓自己在荷蘭求職市場中更有競爭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