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人介紹
在職涯中,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並不容易。今天要分享的是 Jean 的精彩轉職故事:從台灣律師,跨越專業領域,成為荷蘭天然氣產業的 ESG 分析師。
Jean 是 RSM MBA (2023),目前在荷蘭擔任 ESG 分析師。在轉職前,她曾是正統的法律人,畢業於政大法律系、台大法研所,並考取律師資格,專精於併購領域,曾經參與過如 ASML 併購漢微科、美光併購華亞科等重大案件。三年律所生涯後,她轉往業界,於一家法商電子禮券公司擔任法務經理,又工作了三年。隨著對自身認識的加深,Jean 明白了:法律並不是她的 true calling。於是她毅然決定出國攻讀 MBA,為自己的人生重新開一扇窗。
Jean的LinkedIn: https://www.linkedin.com/in/tzu-yin-jean-chen/
Jean有一個ESG相關的粉絲團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sgisjean
求職紀錄
* 時長: 2022/8月~2023/5月
* 總投遞履歷數: 約136封
* 有回覆的面試邀請: 13間公司
* 拿到Offer: 3間
求職過程
第一階段(2022/8~2022/12):探索
這時候的Jean正在探索階段,當初Jean來荷蘭念MBA的目的就是要脫離原本的法律產業,Jean只知道自己不喜歡甚麼,但是不知道自己想選甚麼,在這段時間做了蠻多不同領域的嘗試,包含PM、Change Management、Operation和Strategy,投遞約40個職缺,其中30個職缺都是Strategy相關。為何會集中在Strategy,是因為這類型職位的JD都寫得非常籠統,看起來很有機會。
雖然這段時間有拿到3-4個面試機會,但面完的結果就是和自己不合拍,都沒有拿到下一關面試,特別是strategy這個產業,Jean發現要做strategy,他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階段,要當新鮮的肝又太老,但真的要制定strategy又太年輕,所以雖然投了30幾個,但是一個面試都沒有。
12月到了求職淡季,也沒啥好掙扎的,Jean就回台避冬。
第二階段(2023/2~2023/5):聚焦ESG
2月從台灣回來後開啟下一輪的工作申請,在這段時間Jean還有繼續約coffee chat了解其他工作的可能性。在一次約訪中有前輩提到或許他可以往ESG這領域發展,Jean上網研究了一下ESG相關的工作內容,其中reporting這一塊因為跟法規面有點關聯,過往的相關經驗可以派上用場,所以Jean開始往這職位移動。
這邊Jean說自己的背景跟經驗有打到市場需求,在ESG部分他投了差不多100個職缺,有9個面試機會,3個拿到offer,最後很奢侈的在3個offer中選擇。
求職成功因素
Jean總結了自己能「三轉」成功的三大因素:
1. 有故事很重要
雖然說是三轉,但也不可能轉到跟自己差太多的領域,像是突然從律師轉成工程師之類的。荷蘭這邊對於過往經驗還是非常看重。在面試的時候Jean非常強調因為reporting這一塊是受到監管,所以公司需要一個可以看懂法規的人,以此作為賣點來加深雇主的印象。雖然Jean表示後來其實工作內容只有極少部分會弄到法規,不過他那一套的故事看起來是有打動到面試官。
2. 市場因素
因為要因應歐盟新法規,所以市場上面極度缺人,而且新法規之前沒有可參照對象,所以邏輯上可以說服的了面試官就會有機會。可惜現在這類型的職位因為Omnibus草案的緣故,很多職位都被凍結了。
3. 夠吸引人的履歷
Jean表示,他的履歷有打到市場的需求,所以面試轉換率很高,依靠這個優勢,他可以以戰養戰來補強相關知識。他舉例他在前幾次面試的時候有被問到CSRD最重要的部分是甚麼,顯在這時候他沒有回答到點上,所以沒有進到下一關,不過他有問面試官的想法,面試官也很直白地說DMA,然後Jean就回家開始研究DMA,等到下一次面試,他就可以再往前推進了。
面試過程
Jean最後去的公司一共有1+2關,第一關是獵頭的phone call,接下是HR和Hiring Manager,最後是重要的stakeholder和CFO。都是on-site面試,至於面試的內容Jean表示說就是很typical的面試,公司先介紹自己,然後Jean自我介紹,然後針對履歷上的經歷問一些問題,最後再來一點behavioral questions。只要story bank有寫好,面試起來就八九不離十。
給求職者的話
Jean 的故事告訴我們,轉職不是從零開始,而是找到自身經驗與目標領域的連結點,並把故事講好。
如果你也正在考慮轉職,不妨問問自己:「我的哪些經驗,能成為下一份工作的助力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