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完履歷之後,要開始認真的 networking了,關於 networking可以分為兩個部分。
1. 獵人頭
和獵人頭打交道的目的有兩個。
a.了解市場動態: 供需平衡是不變的法則,在求職淡季的時候,職缺相對少,所以要談offer的難度相對高;若是在旺季,大概率可以再讓自己的薪水往上一點。想到2022年初的缺工潮,很多人滿手offer,要坐地起價不是難事。
b. 了解薪水區間: 荷蘭的市場跟台灣有一點差異非常大,蠻多獵人頭會把職位的薪水區間直接列出來,這給求職者一個很好的錨點,等拿到offer的時候,大概就可以知道自己是被壓榨的一方還是公司很有良心。
至於怎麼和獵人頭聯繫,其實非常簡單就是直接在LinkedIn陌生聯繫,但是前提是各位在LinkedIn上的履歷要寫好,獵人頭也是非常現實的,如果你的LinkedIn介紹是說自己是Finance但是想跟Supply Chain的獵人頭打交道,難度會很高,畢竟你就是獵人頭的商品,商品賣相不好,獵人頭也懶得浪費時間,不然就是給新手獵人頭練練手(效益很低的連結)。如果履歷有寫好,獵人頭會非常的積極,因為年薪的10~15%是獵人頭的基本收費標準。
2. 專業人士
和專業人士的人脈建立,重點不是要轉介,而是要確認自己的履歷有沒有問題,在前一篇” 在荷蘭找工作該如何準備履歷”的文章中,我們寫的履歷是依據JD和自己的判斷寫出來的,藉由專業人士,我們可以印證自己的判讀有沒有問題,那些地方我們有所遺漏,或者是重心擺錯了。回到” 轉換職能和產業所需要進行的策略規劃”那一篇所舉的例子,在蒐集JD的時候,上面都寫說要會荷蘭文,不過從專業人士了解到,其實該職位的荷蘭文不是這麼的必須,所以即使不會荷蘭文,還是可以勇敢的推進。
我聯繫專業人士的做法大多是藉由弱連結,看看有沒有認識的人的朋友是相關產業或者職位的,請朋友介紹一下。然後問法上面不要用被動問法,這種問法是偏無效的問法,舉例所謂的被動問法,像是”那你覺得我的履歷有沒有地方需要改進”,這樣的問法給了對方一個偷懶的機會,如果對方直接回到很好、沒有,這樣就直接句點了。請換個問法,舉例我在JD上看到一個需求是A,對於A我的解讀是這樣的,所以我在CV上列出了B這點可以呼應到A,請問這樣的回答有符合一般業界的需求嗎?
好的Networking加上履歷,能夠給自己足夠多的信心,讓你在求職期間比較不心慌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