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荷蘭

生活-閱讀: Say it with charts: the executive’s guide to visual communication

繼續來推進升等任務,不知道從哪裡看到說這本書是經典,就上網買來看看,真的是”經典”只有少少一百多頁,要快38歐,排版非常的有古早味(畢竟是在1985年出版的,當時可能連電腦都不普及吧…)。

話說雖然薄薄一本,但我覺得含金量不少,關於如何將資訊轉化成圖表,清楚用三個步驟表示。

Step A.決定資料 => Step B.決定要比甚麼 => Step C.決定合適的圖表

Step A. 決定資料:

這邊講的概念和Storytelling with Data那系列的書差不多,我就不多說了。總的來說不是資料(e.g. 貨幣、百分比)也不是測量方式(e.g. 利潤、報酬)決定你的圖表,是你想要表達甚麼決定你的圖表。

Step B.決定要比甚麼:

這提出一個很棒的概念,相對比絕對重要,相對值才有探究的意義。舉例營收100萬好不好?看是要跟甚麼比,跟去年比可能相對高,但跟預算比可能是相對低,這時候就是看講者或者是讀者想強調或者是看到甚麼。

比較可以分成5大類: 組成比較、排序比較、趨勢比較、頻率比較和相關性比較。

Step C.決定合適的圖表:

最後一步,作者提出這5大類的比較適合對應到那些類型的圖表以及舉出例子,給大家做一個參考。

這本書我的重點收穫是記得比較這個概念,現在做升等任務的時候不管是訪談還是圖表都會問對方或者是自己,這個部分我想跟甚麼比,為什麼這樣的比較會有意義,有這個概念在討論和思考起來也比較有方向性。

Threads
FB社團